本篇给您介绍硝酸的发现历史
硝酸(Nitric acid)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、腐蚀性的强酸,属于一元无机强酸,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,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,化学式为HNO3,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或氨氮水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、农药、炸药、染料、盐类等;在有机化学中,x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。所属的危险符号是O(Oxidizing agent 氧化剂)与C(Corrosive 腐蚀品) 。硝酸的酸酐是五氧化二氮(N2O5)。
那么硝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,接下来由小编带您了解。公元八世纪,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·伊本·哈扬(Jabir ibn Hayyan)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制得了硝酸,这是人类关于硝酸最早的记录。
1905年,挪威出现了电弧法生产硝酸的工厂,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硝酸工业化尝试。
1908年,德国建成了以铂网为催化剂的日产能力3吨的硝酸厂。
1913年,合成氨问世,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,至今依然是世界上生产硝酸的主要方法。
1935年,在中国化学家侯德榜的领导下,中国建成了第一座兼产合成氨、硝酸、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-永利宁厂。
中国硝酸工业的发展
1935年,在中国科学家侯德榜的领导干部下,中国创建了第一家合成氨工艺、硝酸、盐酸和硫酸铵的协同公司永利宁工厂(现阶段南京化工企业)。
1937年2月,永利宁厂初次生产制造出高品质的硝酸,但动工不上大半年就遭受日本侵略战争。因硝酸与国防安全工业息息相关,日方数次逼迫永利宁厂协作,均被侯德榜回绝,工厂因日机空袭而停工。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撤兵后,硝酸生产制造慢慢修复,但仍处在十分落伍的情况,一九四九年,中国仅有俩家硝酸制造业企业:永利宁厂和大连市化工厂(现大连化工公司),
1951年5月,大连市化工厂炼铁、合成氨工艺、硝酸、盐酸等生产车间生产制造全方位修复,生产制造硝酸商品。
从1952年到1958年,中国依次在吉林省、兰州市、太原市等地创建了解析法硝酸设备,在其中兰州市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x在1997年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中国较大 设备之一。
自1980起,中国中国硝酸工业的发展趋势逐渐加速,总产值每一年以10%~15%的速率提高。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,中国硝酸工业进到迅猛发展阶段,总产值增长率做到15%~20%。但在这段时间,中国硝酸生产工艺仍相对性落伍。初期过热蒸汽和综合性工艺技术多见取代生产流水线,髙压机器设备所有靠進口海外二手设备。没多久,山西化肥厂(现天脊集团)从海外引入了 套双充压硝酸机器设备,此后中国硝酸工业逐渐向国际性领跑。1999年,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成功开发设计了 套四合一机器设备,并运用于云南省金竺化工公司,加速了中国硝酸双充压机器设备向国际性 地位的脚步。做为第一家应用硝酸生产线设备的公司,坚定不移了挑选中国产机器设备的自信心。
2000年后,中国硝酸工业进到迅速发展趋势阶段,年总产值以18% 的速率持续增长,多种类型和经营规模的生产商约有60家。
2007年11月,新乡市长沙金基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问世了 套在全负载生产制造标准下完成副产蒸气立足、外供蒸气丰富多彩的国内双压硝酸设备,意味着中国独立开发设计的国内硝酸设备彻底能够 替代進口,中国中国硝酸工业解决了对进口产品的依靠。